大赛是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第34项”,是教育部白名单竞赛中唯一一项聚焦劳动教育的竞赛。大赛秉承“人文引领、以劳育人、智能驱动、五育并举、人才强国”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育之道。联系电话: 010-61705117, 18611620091(微信同号)即日起至2025年4月20日(如有调整,请关注大赛官网及微信公众通知,上海、安徽、海南三省2025年3月31日报名截止)。大赛只有以下三种方式报名,未设立其他报名方式,请仔细甄别。(1)登录大赛官网aild.org.cn首页,点击右下角“在线报名”图标,跳转到报名界面,根据提示操作报名。(2)直接输入报名网址链接:https://www.cacpaper.com/AILD2025ldjn/931/user,根据提示操作报名。2025年4月、5月(暂定),报名成功且合格的团队免费参加线上初赛选拔,评选出入围复赛团队。重要说明:本大赛未设市、县选拔赛,若发现以“XXX市(县)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XXX市(县)AILD劳动技能大赛” “AILD劳动技能大赛XXX市(县)选拔赛”等均与本大赛无关,请学生、老师、学校和家长仔细甄别,谨慎参加。2025年5月-7月(由地方组委会组织,如没有地方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统一安排发布通知),结合不同挑战项目,线上或线下进行,评选出入围国赛的团队。重要说明:各省赛区大赛官网授权组织单位详见大赛官网“aild.org.cn”赛区栏目查询,大赛全国组委会未授权地方组织单位刻制“大赛XXX赛区组委会”公章或电子章,也没有“大赛XXX赛项组委会”公章或电子章,发现带有上述“假冒印章”的文件或证书请家长、学生、老师、学校积极向大赛组委会举报,举报方式:aild@aild.org.cn,18611620091(微信同号)。不能。每名学生只可参加劳动技能大赛的一个赛题,本届共10个赛题。一位指导教师同组别同赛题同一学校初赛最多指导20个队。指导教师只能为行政备案学校(公办和民办)的教师,在报名过程中需上传教师资格证或职称证。队名是具有唯一性,所以报名时可能被其他队占用,并且提交报名信息后不能修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截止前删除队伍信息重新填报。初赛内容包括涉及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知识内容(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等)。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20分钟。2.复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4),复赛评选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及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复赛证书由全国组委会盖章。3.全国决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5)。全国决赛晋级名单由复赛参赛选手成绩决定,以公示为准。决赛评选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及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点击忘记密码,输入注册时的手机号码或邮箱,根据验证码可以找回。学校指导教师注册完成后,为选手填写“指导教师信息、参赛信息、成员信息”完成报名。报名全程由学校指导教师完成,没有指导教师不可以报名。可以,但是团队证书只能以第一代表成员的学校为准,个人证书显示为个人所填写学校,且中途不得更换队员。在同一注册账号登录状态下,点击“注册新团队”,同一指导教师的信息可以点击复用。6. 同一指导教师多支队伍报名需要重复填写指导教师信息吗?不需要,填报时可以选择所填报的指导教师姓名快速注册新团队。提交信息后不支持修改,只能删除队伍信息重新填报,但在报名时间截止后不能删除和填报。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队赛,想要修改报名信息,只能删掉该队伍信息,重新填报。由注册人登录账号,在“我的团队”里查看初赛报名表,先删除后重报。1. 请务必要准确填写学生身份证号码,学生身份证号码关联学生参赛证书,如出现身份证数字有误,将导致证书无法下载!2. 请准确填写参赛选手、监护人、指导教师的姓名,有任意两项姓名重复,都将导致证书无法下载!3. 学校名称务必是行政备案的学校全称,学校名称会呈现在证书上,如出现名称错误将无法修改!详见大赛官网(aild.org.cn,“赛题”栏目),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中职组(中专、职高、技校)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选派专家监督,各省赛区承办单位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
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中职组(中专、职高、技校)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选派专家监督,各省赛区承办单位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选派专家监督,各省赛区承办单位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类别:团队赛、每队1-2名参赛选手、1名指导教师。
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选派专家监督,各省赛区承办单位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组别设置:小学初级组(2-3年级)、小学高级组(4-6年级)、初中组、普高组初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统一组织、评审、最终确定各省赛区晋级复赛(省赛区决赛)团队
复赛(省赛区决赛)方式——线上,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4),从中遴选出晋级国赛团队。决赛方式———线下,由大赛全国组委会和全国决赛承办单位联合组织专家现场评审,评审出金牌、银牌、铜牌获奖团队(比例:2:3:5)。
有任何报名相关疑问请咨询: 吴老师: 18611620091(微信同号),唐老师: 010-61705117。有关赛项规则相关问题请联系大赛官网“赛题”栏目中各技术咨询老师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