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就是要匆忙“劳动”?No!听京城名校长说劳动教育
2021/11/5 11:29:34 科研 浏览量 :

劳动教育就是要匆忙“劳动”?No!听京城名校长说劳动教育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新时代育人的新要求。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演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在不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的背景下盲目推进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陷入误区。

  3月18日,十余位教育专家、名校长相聚海淀敬德书院,参加以“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2021年第一期“海思论坛”。此次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现代教育报社联合举办。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党委委员、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宇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于我们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家、校、社,协同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王宇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党委委员、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吴颖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今天6岁到18岁的青少年,到了2049年建国百年时,他们刚好34岁到46岁,正值壮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今天的他们喜欢网购,着迷于人工智能产品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问题在于,这会不会导致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的灵活性、灵敏度、康复自愈能力不断降低?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新时代需要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种庄稼是劳动,设计创意、艺术家表演、科学家研究、作家写作等都是劳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劳动形态。

  劳动教育重在主题任务设计,比如校园服务劳动主题、生活技能劳动主题、农场劳动主题、志愿服务劳动主题、项目式劳动教育主题、设计制作类劳动教育主题、劳模精神教育主题等等。

  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简单化,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义务劳动就是劳动教育。这种现象主要是教育者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认识肤浅所致。

  第二,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一门学科”,认为在学生中开设劳动实践课、通用技术课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等于开展了劳动教育。这种认识把劳动教育窄化,没有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多元性。

  第三,对劳动教育缺少整体设计,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看上去挺务实,组织学生做事、操作和实践,但实际上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和设计,未能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和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开展劳动教育的“六要”“三性”



丁凤良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六要”是指:


一是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劳动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是劳动教育要有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观念的形成、劳动精神的传承。
三是劳动教育要突出实践的特点,不能坐而论道,而是要亲身操作,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体验。
四是劳动教育要坚持资源整合,尤其在劳动基地建设方面应该主动探索实践。
五是劳动教育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体验全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六是劳动教育要结合本校实际实施校本化评价,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设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三性”是指:


强调一致性:学生在居家生活、在校学习、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要统一起来,要一致起来。
强调互补性:学校可以发挥班级作用,系统设置课程;家庭可以亲子联动,针对问题引导,协助学校落实;社会可以提供劳动实践资源,营造尊重劳动氛围。
强调整体性: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各自优势作用,目标要指向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践行劳动,构建整体育人格局。

构建“1-333”劳动教育体系






刘国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我们彻底摒弃学生“四不”现象,即不珍惜劳动、不需要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彻底改变学校“两化”现象,即淡化劳动、弱化劳动现象。

  我校正在构建“1-333”劳动教育体系,“1”是指贸大附中的育人价值,即成就每个人的幸福。“333”分别指“三课联动”“三方合力”“三大机制”。

  三课联动,实现课程、课堂、课题互联互动。系统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系统化、整体化、层次化;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实现五育融合;借力市级课题“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形成我校劳动教育特色。

  三方合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同向。学校担当起劳动教育的主导者责任,发挥家庭主阵地和社会支持的作用,形成劳动教育的共识,共同推进劳动教育。以我校“挑战生存的劳动教育”为例:我们结合生涯教育开展了“5元生存1天”的劳动教育活动,学生自愿报名、自愿组合,每人只给5元钱,在望京地区从早到晚生存一天。本次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从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尊重,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幸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一次具有创新性的劳动教育。

  三大机制,探索组织保障、分享展示、督导评价驱动机制。



劳动教育的行动不是匆忙“劳动”






李明新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劳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北京小学通过干部、教师、家长一起研讨,制定了北京小学劳动教育行动纲要。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劳动教育的行动不是匆忙“劳动”。劳动教育当然要劳动,但是劳动教育又不等同于劳动,更不等同于活动。因此,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操作为学校要求做一做家务劳动,或组织一次学校劳动,或者上一节动手的实践课。

  教育者首先要站在教育的立场认识劳动教育,要系统思考一些问题: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在思想层面形成怎样的劳动教育认识、劳动教育的路径有哪些、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是什么,等等。特别是要认识到劳动教育不只是劳动实践中有,知识教学中也有;不只是劳动课程中有,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有;不只是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更有劳动精神、感情、品质的价值观培养。要防止:有劳动没教育或有教育没劳动。

  第二,劳动教育入心的关键是体验劳动之乐。我为什么不说入脑?我们中国的语境来说,入脑就是记忆、认知,如果我们只强调入脑就是知和行,而劳动教育的知、情、意、行中的情、意便没有解决。所以我们强调劳动教育要入心,而解决入心的关键便是体验劳动之乐。

  第三,劳动教育的推进需要对教师、家长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现实中,家长和老师的劳动教育观念并非完全正确,非劳动课程的教师失却劳动教育意识,因此,要防止劳动教育被异化的教育行为。

  劳动教育不能让学校包揽,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形成一个大的崇尚劳动的氛围,劳动教育开展得才更扎实。





探索大学中学联动劳动教育模式



吴鹏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校长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现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校的做法与思考。
  一是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通过班报、校园主题活动、发放图书、承办大型活动场地的布置、餐饮管理等,营造尊重劳动的理念和氛围。
  二是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深挖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传授中了解劳动知识;借力学科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充分挖掘选修课资源,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三是劳动教育贯穿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而家庭是基础作用,社会是支持作用。
  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劳动教育。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开展“科技秀”,学生可以展示他们自主创作的作品;开设了学长直播间,开展职业前教育等。
  五是依托大学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坐落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大学对我们各个层面都给予了非常好的支持。
  六是大中联动育人模式下对未来劳动教育的一些探索。依托AI智能教室,开设AI智能劳动课程;依托通航实验室,开设通航实验课程;依托生物实验室,推进智能控制的“火星基地食物供给”项目;依托生物实验室,推进“太空育种”实验对比项目等。
  通过六个层面实践与探索,我们希望将来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实践。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