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中。近三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重要经验?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人民教育》记者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结束后,专门采访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同志。一起来看——
10月21日,四川成都。芙蓉花开,丹桂飘香。
天府新区5100亩沃野成了孩子们的劳动乐园;地处中心城区只有20亩地的石笋街小学独具匠心,在屋顶打造出一座3000平方米生机盎然的空中农场;视频中,全国各地一批跨学科跨场域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涌现出来……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都有了惊人的拓展和创新,让人脑洞大开。
这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现场,距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19个月。
10月2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同志(前排中)到四川省成都市石笋街小学调研劳动教育推进情况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小学劳动教育正在蓬勃开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欣喜地肯定道。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但一段时间以来,劳动被弱化、劳动观念被淡化的现象比较突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中。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次修改,明确把“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既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基础,也关系到孩子奋斗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郑富芝副部长强调。
近三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重要经验?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记者会后专门采访了郑富芝副部长。
01
九成以上被调查学生拥有
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人民教育》:郑部长,您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您能否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
郑富芝:全国教育大会后,教育部组织起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去年上半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经过广泛调研,教育部去年下半年制定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总体看,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基本构建起来了。重点解决了3个问题:纳入了必修课,要求大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明确了课时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有了评价导向,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重要内容。河北、上海、广西、海南等14个省(区市)党委、政府印发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天津、山东、四川、宁夏等6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实施办法。
《人民教育》:今天从现场考察和会上9个视频经验以及教育部遴选出的一批典型案例来看,实践层面劳动教育可谓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郑富芝:确实,劳动实践深入开展。各地各校认真落实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地方和学校特点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符合自身实际和办学特点的劳动教育;与校内外资源结合,充分挖掘各方面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开发劳动教育专门课程,设计劳动清单,设立劳动周(月),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实践。如山西坚持项目化推进劳动教育,设立劳动周、打造校园劳动文化项目、开展劳动榜样进校园活动。江西建立“一校一清单”制度,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校本特色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和劳动周。
《人民教育》:条件保障特别是场地、师资等是当前推进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在这方面有了哪些突破?
郑富芝:教育部和地方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加强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建设,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保障;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培计划”培训课程,提升素质能力;大力推进专业指导,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遴选命名96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发挥专业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上海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学校劳动教育中心,建设集教师教研培训、工作研究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劳动教育管理服务机构。福建推进建设“实验区+学校特色项目+实践基地”,打造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劳动教育实施模式。
《人民教育》: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长对劳动的态度和对劳动教育的支持配合十分重要。在深化家校共育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郑富芝:家校共育在持续深化。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部编写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指导各地积极构建家校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我们明显感受到认同度更高了,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配合意识更强了,家长更加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校内外劳动教育,利用家庭日常生活,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山东对学生家庭劳动进行清单式管理,按照学段设定不同劳动内容,家长根据孩子完成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实现了校内劳动与家务劳动有效衔接。黑龙江引导家长把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变成课堂,在衣食住行中记录孩子劳动过程,督促孩子每周参与家务劳动不少于2小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人民教育》:从总体上看,近三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成效如何?
郑富芝: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随着近三年来劳动教育的普遍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反映,当前中小学生具有积极的劳动观,94.1%的四年级学生和97.4%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吃苦耐劳值得敬佩”;91.8%的四年级学生和97.8%的八年级学生同意“劳动没有贵贱之分,都应受到同等尊重”。
《人民教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三年前,我们广大地区和学校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劳动教育,都有不少困难和阻力。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郑富芝:通过地方工作进展和典型案例,可以总结出三点启示:一是真重视就能有发展。劳动教育怎么开展,大家最开始都有困惑,条件如何保障,大家都有困难,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做得好,有的地方做得还不到位,归结起来就是重视程度的问题。只有真重视了,才会积极主动去想办法谋求发展。二是真探索就能有突破。劳动本身是创造性活动,劳动教育要想做好离不开改革创新。抓劳动教育,不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瞻前顾后。只要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就能突破难题困境。三是真坚持就能有成效。劳动教育贵在坚持,关键就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常态开展,只要能做在日常,抓在经常,久久为功,就能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人民教育》: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郑富芝: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看到,对照中央的要求,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在思想观念上,有的地方和学校没有真正把劳动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家长还存在“劳动浪费学习时间”的认识误区,甚至把劳动作为孩子犯错误惩罚的方式,让孩子产生抵触、厌恶、鄙视劳动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一些学校出现教师在黑板上“讲”劳动,学生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劳动场景,没有出力流汗。在保障条件上,有的地方劳动教育经费投入较为有限,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地方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不够丰富,学生外出参加劳动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总的讲,点上有经验,面上有差距!对这些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认识到不足。
02
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
极端重要性
《人民教育》:如何解决“点上有经验,面上有差距”问题?
郑富芝:关键是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人民教育》:这种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富芝: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加强劳动教育,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这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今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作为法律的硬性要求。这是关系“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执政是为了人民,执政的基础来自人民,必须始终保持与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脱离了劳动,脱离了劳动人民,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抓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基础。
《人民教育》: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要把劳动教育写入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对培养什么人提出的政治要求,是实现教育“四个服务”功能的战略考虑。第二个方面是什么?
郑富芝:二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加强劳动教育,这是培养奋斗精神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几十次提到“奋斗”,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努力践行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应对复杂环境的需要。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主力军,但他们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当前社会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多变,还存在贪图享乐、崇尚暴富、轻视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等不良现象。抓劳动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和意义,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传承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
《人民教育》:确实,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中,奋斗精神是我们万万不能缺失的。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内卷”“躺平”现象对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全面小康社会条件下培养奋斗精神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观念从小植入孩子的心田。那么,第三方面指的是什么?
郑富芝: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劳动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提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这些都说明,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以前学校教育中,知识讲授多,实践内化少,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突出。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劳动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实现知行合一,这是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解决综合育人的问题。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通过劳动教育这一实践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更好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助力“双减”的落地。孩子减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到社会上去参加劳动,参加实践,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人民教育》:劳动教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需要,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需要。未来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将越来越重要,而劳动能力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能够深刻感悟到劳动教育在新发展阶段具有的极端重要性。
03
处理好五个关系,
准确把握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人民教育》:如前所述,新时期开展好劳动教育还有许多模糊的认识误区,也有一些担心。您在讲话中提出要把握好五个方面重要关系的新要求,非常有现实针对性,能否给我们进一步解读一下?
郑富芝:好的。一是“一育”与“一课”的关系,主要是防窄化。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单独开课是基础,是主渠道,但并不是全部,劳动教育是个大概念,与德、智、体、美并列,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要把这个概念弄清楚,做起来才不会窄化,要着手研究进一步重构和完善我们的教育培养体系。要调整理念,真正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践育人,解决好知行合一的问题,不能把劳动教育固化在书本上和课堂里。要调整结构,从“四育”变为“五育”,学科的内容结构、课时结构都要作相应调整,要开设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也要注重全科渗透,相关学科要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环节,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人民教育》: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很容易混淆不清。一定要搞清楚,“一育”不等于“一课”。
郑富芝:对。比如智育,对应的学科和内容就不少。两者要分清,不能把劳动教育窄化为劳动课。二是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主要是防走偏。劳动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对劳动教育来说,劳动的具体形态没有一定之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突出真实体验,劳动教育的关键就在真劳动,通过劳动,出力流汗,接受教育,获得感悟,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劳动、学生听劳动看劳动的层面,只有通过真切的劳动体验,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要体现教育意义,劳动教育应该是有目的的劳动,不能是各种活动的简单拼盘,要事先有规划和设计,把握劳动教育的特点,在劳动中融入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加强反思和交流,不能有劳动无教育。要注重评价导向,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看做没做,也不能简单考核劳动技能,而要着重看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品质上有什么收获,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品质。
《人民教育》:有劳动无教育,真是一针见血。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劳动置于教育的视野中来考察和设计,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您还提到要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成绩的关系。
郑富芝:对,主要是防阻力。调研发现,劳动教育的很大部分阻力在家长,家长是现实的,担心参加劳动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事实上,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成绩之间不是对立的,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参加劳动不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反而更好。因此,要加强引导,告诉家长劳动教育的价值,让家长理解,解除他们的顾虑。要深入研究,委托设立一批这方面的重大实践课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及时发布研究成果,用事实说话。各地也要积极总结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做好宣传,发挥好引导作用。要不断探索,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来看,未来不仅要看学科成绩,还要看综合素质,下一步要把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当然也要防止把劳动教育按其他学科考试方式搞技能测验。希望各地积极探索实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人民教育》: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劳动其实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也是人的价值的体现、成就感的重要来源,特别需要引导。如何理解您所说的处理好劳动教育规定要求与实施能力的关系?
郑富芝:主要是防低效。劳动教育的规定和要求是明确的,大家也都知道劳动教育重要,想做好,但现在还做得不到位,背后主要是能力水平和条件问题。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怎样把劳动教育水平提上去,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在师资方面,要从培养和培训两方面一起用力,师范院校的培养课程要有劳动课,让未来的教师自己学会劳动,还要知道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课。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劳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在场所方面,过去部分学校有校办工厂、农场,现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学生数量多,校园面积小,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严重缺乏。要打开思路,放宽视野,统筹好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校内注重挖潜,外部注重整合。在实施指导方面,要在指导纲要基础上分类型编写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操作手册,为基层提供一些劳动教育的样例,给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人民教育》:解决条件保障是当务之急。这更多有赖于政府、部门、学校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郑富芝:所以我提出要处理好的第五个关系就是指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关系,主要是防推诿。做好劳动教育,涉及学校、政府和有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必须厘清,该是谁的责任,谁就必须担起来。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做好。政府要抓保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各方面资源,确保劳动教育所需的经费、师资、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部门要抓部署。教育部门是主责部门,抓好劳动教育是分内之责,要制订好本地区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发挥牵头作用,及时作出部署,加强对学校的指导,着力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学校要抓实施。学校是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有关要求,切实把劳动教育课开足、上好,还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各学科,让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督导要抓检查,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定期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用好督导利剑,推动各地各校把要求落实到位。
《人民教育》:这五个关系切中要害,把握好这五个关系也是我们下一阶段推进劳动教育要遵循的新要求。今天的采访让我们受益匪浅,既是对前一阶段劳动教育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劳动教育专业内涵的深入探讨,更是对下一阶段劳动教育的方向指引。期待劳动教育再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1年第21期
文章作者|余慧娟 宋佳欣